苏尼特左旗党务公开网

当前位置:首页-统战要闻

中共苏尼特左旗委统战部支部 联合组织部及民委机关党支部开展 “分享‘国家的孩子’感人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党日活动

中共苏尼特左旗委统战部支部

联合组织部及民委机关党支部开展

“分享‘国家的孩子’感人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主题党日活动

 

523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苏尼特左旗委统战部、组织部、旗民委党支部联合开展了分享“国家的孩子”感人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旗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牧仁;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红宾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了活动。旗委统战部、组织部,旗工商联、民委在家党员干部30余人参加了活动。

 

党员、干部们观看了视频《走近“人民楷模”“草原母亲”都贵玛》和《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国家的孩子”。影片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后,大批南方孤儿流离失所,在党中央周总理的关怀下,内蒙古自治区主动请缨,将三千多名孤儿接到大草原上抚养的感人故事,这些孩子被草原人民称作“国家的孩子”。当地牧民按照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同志“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要求接纳了这些孩子。当年19岁的都贵玛主动收养28名孤儿,并精心研习医术,挽救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用半个世纪的真情付出,诠释了人间大爱。影片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以都贵玛为代表的“草原母亲”和“国家的孩子”们,跨越地域、血脉和民族大爱的传奇故事。

 

 

 

观影后,党员们走进苏尼特左旗“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旗文化馆非遗文化毡绣展览厅,现场感受“国家的孩子”的爱国之情,感受苏尼特左旗草原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馨画面。“国家的孩子”中,有170余名孤儿来到苏尼特左旗,他们在牧民的关爱下长大成人,将自己的青春、梦想、生命与内蒙古紧密相连,成为建设内蒙古的骨干,为祖国的边疆建设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有几位“国家的孩子”继承了蒙古族毡绣工艺,她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彩,以毡为锦,用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党献礼,参与绣制了“一叶红船映初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爱边固边守边·筑牢祖国边疆安全稳定屏障”等优秀的大型毡绣作品,尽情抒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党员们在旗侨眷代表、文化馆馆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迎春的引领和深情解说中,观看了正在绣制的寓意“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大型毡绣作品。这幅长7米,高2米的全景式毡绣画作品上,56个民族的人物图案已初步完成,在精美的作品面前,大家更深刻地感受到我旗“国家的孩子”和非遗传承人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在国家的孩子及非遗刺绣传承人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绣制的巨幅国旗面前,大家驻足良久,并与国旗合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富强稳定,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表达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之情和守边护边爱边的信心和决心。

 

活动中,大家驱车来到正在紧张布展的苏尼特左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展览馆,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展览馆及周边附属停车场等设施占地面积1.4841万平米,总投资4085.51万元,展览馆建筑面积3199.65平方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以“国家的孩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综合性展览为载体,以双拥文化广场、草原母亲广场、印记文化长廊、旅游房车营地和居民环形休闲步道为一体,有效融入满都拉图镇总体规划,为居民群众提供学习交流、游玩散步、运动健身的休闲活动场所,在“润物细无声”中促进全旗各族人民深度交流交往交融,激励各族群众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通过本次党日活动,党员们在跨越时空的感人故事中,对“三千孤儿入内蒙”这段历史佳话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的爱、民族的爱、党和国家的爱,表示一定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刻领悟并厚植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践行初心使命,凝心聚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本职工作,奋力谱写民族团结进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