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左旗党务公开网

当前位置:首页-政法要闻

北疆牧区特色“一站式”服务 实现诉讼质效“双高”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处边疆,地域面积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海南省总面积。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理特点是该旗最大的旗情。如此地域特点造成该旗牧民参与诉讼难、诉讼成本大的基本现状。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年均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近千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案件涉及牧区和牧民。该院在推进一站式建设工作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一站式建设与旗情、院情紧密结合,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旗域特征和受案特点,该院将一站式建设方向定位于服务牧区和牧民。作出了“以服务牧区、牧民为切入点,统筹兼顾各类案件,整体推进一站式建设”的工作方略。确定一站式建设的目标紧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一站式建设的总体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锐意创新。以“全方位双语服务、全区域网格化巡回诉讼服务、多元化调解+速裁”为主要内容的一站式建设目标。到2020年底建成适应牧区实际、实践操作灵活、多元解纷效能强、具有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特点和本院创新特色的诉讼服务体系”。

因地制宜“建机制”。落实工作定位,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有完善的制度和良好的机制作为保障。该院在完备最高院要求的一站式建设各项规则机制基础上,充分考虑牧民参与诉讼难、诉讼成本大的实际现状,在规则制定和机制创新中,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的向涉牧区、牧民案件侧重和延伸,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不断充实一站式建设规则机制的内容。先后制定了具有服务牧区特色的《苏尼特左旗人民法院实施“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工作方案(试行)》苏木镇诉讼服务站工作规范》《嘎查巡回审理点工作规范》《牧区党员中心户诉讼服务联系点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该院一站式建设“定规则、建机制”规范性文件达到四十六项,基本形成符合牧区实际需要、有利牧区纠纷多元化解的制度框架和机制体系。

找准定位“推应用”。该院认真总结牧区传统巡回审理的经验做法,探索制度创新,发挥机制优势,依托“微法院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云上法庭”等信息化技术,不断提升法院信息化建设服务审判工作的能力。实践中,该院改进“牧民党员中心户+巡回审判”传统巡回审案模式,“巡回审理”升级为“智慧审理”。全面落实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在牧区纠纷案件中的推广应用,以减轻牧民诉累为问题导向,建设“诉讼服务中心(旗)+诉讼服务站(苏木镇)+巡回审理点(嘎查)+党员中心户(牧户)”网格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架构起本旗全区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大格局。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当事人无论身在草原何处,只要通过四级诉讼服务网点布置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微信程序告知牌扫取二维码,就可以轻松链接诉讼服务。

截止2020年10月,该院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479件,其中涉及牧区、牧民的案件355件,占比74%。涉牧区、牧民纠纷通过该院搭建的四级诉讼服务网格平台扫取“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二维码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242件,牧区群众在家中即可得到诉讼服务,基本解决了牧区诉讼难的问题。实践中,大力推广多元解纷机制在牧区纠纷案件中的应用,诉前调解成功率达90%,其中利用音视频在线办理调解案件占比21%,并呈不断上升态势。按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实时数据统计,该院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立案数量比重52%,分调裁审案件占比达到60%,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在七天以内,三项指标在最高人民法院一站式建设多元解纷推应用质效评估中均获取最高分值。通过远程音视频调解、巡回审理等诉前调解服务,仅案件受理费一项就给当事人节省开支二十万元左右,为当事人节省的因诉讼产生的差旅费用和误工成本不可估算,大幅降低了当事人诉讼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随着针对牧区案件多元解纷机制的推广应用,该院一审民商事收案数量同期占比下降了27个百分点,社会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化解的比率突出显现。

该院以推进一站式建设为载体,秉承因地制宜、科学定位、精准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建设为引导,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多元解纷机制作用,在涉牧区、牧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一站式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多元解纷机制带来的便利,当事人在家就可以得到面对面的法律服务,打通诉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广袤草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不再是制约诉讼难得问题,遥远的距离不再成为当事人纠纷化解路上的诉累。

分享到: